云南文山:绿美行动塑造乡村新风貌_工程现场_体育竞彩网|网上购彩

云南文山:绿美行动塑造乡村新风貌

来源:体育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4-14 00:49:24

  一户一处景、一村一幅画、一线一风光,全省城乡绿化美化工作全面启动以来,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认真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学习借鉴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加快实现全域绿美,推动乡村振兴,涌现出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

  起笔于绿美,落笔在农民增收与基层治理,工笔绘乡村新貌,乡村振兴新画卷在壮乡苗岭徐徐展开。

  走进马关县坡脚镇长冲村,起伏的山、流动的水、摇曳的庭院绿植,深浅不一的绿在眼前铺展。

  沿路进村,一个个似鸟巢、似蘑菇等造型的打卡点颇具创意。道路两旁的花带层次丰富,花台的设计也颇费心思。碎石烂瓦、腐朽的树干、老旧的磨盘……一件件看似无用的废弃物,在当地村民的奇思妙想下,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精致的景观小品。

  “整个村子有假山景观、有蘑菇打卡点、花带打卡点、菜园打卡点等十多个打卡点。这些都是群众自己找石材、自己找原料、自己设计制作而成的,充分的发挥大家的想象力。”马关县坡脚镇党委书记杨洪旭介绍,一年多来,乡镇干部职员、农村党员和群众一起一鼓作气、一抓到底,共建绿美家园,如今,群众成为绿美建设的主力军。

  杨兴彩家是长冲村“比武打擂”赛出来的美丽庭院,推门入户,她家的院落随处可见各种长势良好的盆栽绿植,无论走到家里的哪个位置,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致,“大家都在比哪家的院坝最漂亮。”杨兴彩笑着说。

  为了增加绿美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,坡脚镇在抓好务工引导、农业基地、养殖合作社、中草药材基地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改变原有的大规模发展模式,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和家庭式经济,以本土产业的“小切口”促进群众腰包“大丰收”,群众逐渐把养花种草变成了生活小习惯。多肉、花卉、盆景等庭院经济模式,既美化了环境,又增加了收入。

  “绿美建设从以前的动不起来,到现在的停不下来,大家伙干劲很足。”展望未来,马关县坡脚镇党委书记杨洪旭信心满满。他说:“乡村之变不仅是村容村貌的改变,更是群众积极性和思想意识的改变。”

  走进广南县莲城镇那克大寨村,沿公路而上,两旁是鹅卵石围墙,村民用不一样的颜色的油漆将鹅卵石涂成五颜六色,普普通通的道路摇身变为“七彩大道”。

  党建文化、壮家十二节气、动物3D画……在广南县篆角乡下寨村,房屋墙壁上画满各种各样的图案,文明乡风潜移默化地传递到村里每一个角落。

  一村一韵,绿美建设带给村子的细微变化,村民感受最直接。“以前镇上的人都不怎么来村里,现在村里变美了,晚饭后来散步、拍照的人多起来了。”广南县那洒镇泥鳅井村村民罗兴文笑着说。

  在开展绿美乡村建设中,广南县建立了以人大代表、党员、村(组)干部为成员的家园共建委员会,并用好政策项目资源、乡土资源、社会资源全面铺开绿美村庄建设。同时引导发动群众动起来、干起来,让群众成为绿美村庄建设的主力军和主人翁。2022年,广南县创建州级绿美村庄达240个。

  在西畴县新马街乡龙潭坡村,32户人家仅用58天时间就完成了全村污水治理、裸房改造、村容村貌整治、庭院整治等工作,实现整村面貌焕然一新,带动了田冲、上坝、蝴蝶、龙树等周边村寨自发开展绿美村庄建设热潮。

  在砚山县,对喀斯特岩溶石漠化的村庄,该县将“森林砚山”与“绿美砚山”建设相结合,积极推广林下复合经营模式、森林康养旅游、打造国家石漠化公园,探索“核桃+药材+牛羊”“科研+企业+农户”等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,引进林产业企业50余家,培育涉林农民专业合作社63个,让石山变绿山、绿山变金山。

  62户人家、60多个个体户、8家公司、5家合作社、18个工程队……紧邻中越边境线的富宁县田蓬镇上寨村小组名声在外,周边村寨羡慕地称之为“老板村”。如今,上寨“幸福村”的名声更加响亮。

  创意壁画、彩色步道、一幢幢修葺一新的小洋楼散落山脚……走进上寨村,山坡上杉树密密匝匝,树下药材吐绿,坝心水满田畴,古朴乡村与现代生活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。这里不仅有产业大棚、水果采摘区,还有占地不小的亲子乐园。

  近年来,当地党委、政府以优秀回引人才教育培训工程牵引,激活上寨“一池春水”。本村在外经商办企业的致富能人纷纷返乡创业,并以党员、大户为引领带领全村村民共同致富。上寨村人自己总结:“棚内有中草药、树上有苹果梨、林下有生姜、院外有八月瓜。”

  上寨村把绿美建设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,通过“党支部+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打造观光、休闲、采摘等现代特色农业,实现了流转土地得租金、产业发展得现金、就业务工得薪金、入股分红得股金、政策奖补得奖金的“五金收入”利益联结机制。

  如今,全村种植铁皮石斛、滇黄精、重楼等中药材3000余亩,苹果梨650余亩。“目前,我们村经济创收达到1000万余元,农户累计分红700多万元,村集体经济达到375万元。”村支书廖世兵和记者说,去年9月,上寨村又有了新举措,村子利用闲置土地,自建“边陲·上寨亲子乐园”,到今年春节,游客总量就突破了两万人次,累计收益超过27万元。

  “这些年我们越干越有劲。来的客人慢慢的变多,村集体收入持续不断的增加,没想到农村也能成为人类向往的地方。”廖世兵感慨连连。

  从偏僻落后的边境村,到远近闻名的“网红村”“示范村”,上寨村以党建为引领,从“打工经济”向美丽经济华丽转身的故事,成为文山州学习借鉴浙江“千万工程”推进乡村蝶变的生动缩影。截至目前,全州建成省级绿美乡镇8个、省级绿美村庄6个,州级绿美村庄1850个。(张文峰)

类似现场
咨询电话:021-57569119